托瑪斯曼之豪門世家(Buddenbrooks)


★版別:家用版
★導演:海恩李希布雷羅爾
★演員:阿敏穆勒史托爾、艾麗絲波本、奧古斯特迪勒、馬克瓦斯柯
★片長:145分鐘
★發音:德語
★字幕:中/英文
★級別:輔導級
★索書號:DVD  791.4372  B859  2008
★內容介紹:德國「布頓柏魯克世家」的大家長約翰,為了力求延續家族興旺香火,力促女兒安東妮捨真愛、下嫁給家財萬貫的富商。與此同時,他也安排長子托瑪斯接管家族企業,並外派較不得寵的么子克斯汀,前往倫敦駐點。然而接班大業的佈局尚未完成,大家長約翰卻因故突然撒手人寰,使家族面臨了空前危機。
為了力挽家族頹勢,托瑪斯決定成家立業,他不但娶妻、生子,更要與地方仕紳一爭權力。而此時婚姻破裂的安東妮,也決定搬回娘家,協助弟弟們重振家業。
托瑪斯一家真能戮力齊心,不負父親約翰所望,重現布頓柏魯克家族的傲世風華嗎?這部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鉅著的電影,將重現一個豪門世家縱跨四代的愛恨恩怨,以及它不可預知的未來。
★資料來源:MSN娛樂

當櫻花盛開(Cherry blossoms – Hanami)


★版別:家用版
★導演:多莉絲朵利
★演員:艾瑪魏波、漢娜蘿蕾艾爾斯納、入月彩、娜雅鄔兒
★片長:122分鐘
★發音:德語
★字幕:中/英文
★級別:輔導級
★索書號:DVD  791.4372  C424  2008
★內容介紹:魯迪和妻子杜莉一直住在德國鄉村,過著恩愛恬靜的生活。直到有天,杜莉從醫生得知丈夫魯迪身罹絕症後,決定對丈夫隱瞞實情,掌握時間去完成兩人一直盼望做的事。她於是說服魯迪陪她赴柏林探望子女,但當他們到了柏林才發現,子女們忙碌到完全無暇照顧他們;兩人於是轉往「波羅的海」度假…。但第二天魯迪早上醒來,竟發現一直為他憂心忡忡的妻子,已在睡夢中去世。
傷心欲絕的魯迪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但他卻從友人輾轉得知:深愛他的杜莉,為了他而放棄了原本想要的生活。魯迪決定重新認識他的妻子,並且盡最大的努力來完成她的心願。由於杜莉生前喜歡「日本舞踏」,更一心盼望能親眼看見櫻花盛開和壯麗的富士山…。魯迪於是獨自遠赴了東京,人生地不熟的他,幸運獲得了一名日本舞者的引領,在詠讚美麗的櫻花季節,迎接他短暫卻全新燦爛的人生…。
★資料來源:奇摩電影

時尚女王香奈兒(Coco before Chanel)


★版別:家用版
★導演:安妮芬婷
★演員:奧黛莉朵杜、貝諾特.波維德、亞力山卓尼瓦拉、瑪蓮吉蘭
★片長:110分鐘
★發音:法語
★字幕:中文
★級別:保護級
★索書號:DVD  791.4372  C647  2009
★內容介紹:導演安妮芬婷平鋪直敘帶出香奈兒的童年(父親拋棄母親,姊妹由修女撫養長大),因而對愛情不信任的陰影,她在孤兒院學會了刺繡、縫紉本領。二十歲的可可與姊姊開始在咖啡廳走唱,對巴黎充滿嚮往,也邂逅了賽馬場主人艾提安‧巴桑。可可進入巴桑家中當裁縫師(也是他的情婦),因而窺見上流社會的種種,亦凸顯香奈兒的不同。在父權箝制、男性主導的社會,女性的穿著俗艷又不舒服,香奈兒除了在情感上拒絕妥協,在美的品味和觀點上也與眾不同。她的服裝剪裁俐落、簡單,適合投入職場的女性。不久後,她替友人做的帽子便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口碑遠播。《時尚女王香奈兒》的聚焦,也在香奈兒一段刻骨銘心、卻無疾而終的愛情。與「男孩」的難忘心動記憶,是日後香奈而埋首工作、源源不絕的動力來源。在那個女性不被重視的年代,「男孩」是看出可可與眾不同-、鼓勵她做自己的第一個人,也是她生命的摯愛。片末功成名就的香奈兒,優雅蹲坐於樓梯台階,仔細檢視模特兒身上的每個細節,銳利精準的眼神,優雅中帶有一絲孤獨的氣質,奧黛莉朵杜將傳奇人物可可香奈兒做了最優雅的詮釋。
★資料來源:開眼電影

正義:一場思辯之旅(Justi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版別:家用版、公播版
★級別:普遍級
★發音:英語
★字幕:英文、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主講人: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
★索書號:DVD  198.57  8041  2011  v.1 -v.4
★內容介紹:1980年哈佛教授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開了一門名叫「正義」的課,內容從哲學的角度切入,討論政治和法律上的問題,選修的學生是15人,如今這堂課是哈佛最受歡迎的一門課,每次有上千人選修,哈佛必須開放大禮堂上課,仍然座無虛席。美國公共電視特地錄下這門課,作為哈佛唯一的公開課程。
桑德爾教授在這門課中討論正義、平等、民主和公民權。這堂課的目的是藉由討論日常生活中會遇的道德難題,刺激觀眾批判性思維。
桑德爾教授在第一集提出的電車問題,就可以發現正義沒有絕對,一個所謂 “對的”決定,只要情況稍有不同,就可能翻轉,究竟要如何抉擇? 你會扭轉失控的電車撞死一個人;拯救五個人嗎? 如果是推下一個人到鐵軌上阻止電車呢? 殺死一個人用他健康的器官救活五個人是道德的嗎? 為什麼?
在十四集的節目中桑德爾教授不斷地挑戰觀眾的思考,讓觀眾試圖找出正確的決斷,然後讓以另一個角度觀眾重新審視自己的抉擇,結果通常是出人意表,在整理這些思維中訓練理性辯證的能力。
「正義: 一場思辨之旅」不算是一個 “節目”,更像是一場對談,桑德爾教授與學生對談,學生和學生之間辯論,電視機前的你也會忍不住被討論的兩派意見拉扯,甚至希望自己也能坐在禮堂中舉手說出自己的意見,專注參與一小時的課程後,發覺在過程中似乎對理性思辨多了點認識。
「正義不僅是財物名份的正確分配,也是價值的正確評估」-邁可桑德爾
★資料來源:公共電視

雨季的婚禮(Monsoon Wedding)


★版別:家用版
★級別:普遍級
★發音:英語、印度語、旁遮普語
★字幕:英文、中文
★片長:114分
★導演:蜜拉‧娜雅
★演員:納瑟魯丁薩、Lillete Dubey、Shefali Shetty、Vijay Raaz、Tilotama Shome
★索書號:DVD  987.83  8084-1
★內容介紹:五個相互交纏的故事,生動地描寫了新舊德里城裡的生活。故事由籌備一場隆盛的婚禮以及各地客人陸續到臨而緩緩展開。每個故事觸及了不同層面的愛,跨越了道德和階級的界限。新娘阿蒂奉父母之命,要嫁給住在美國德州休士頓市的新郎。她不死心地跑去找她的老情人也是他的前老闆,使得她自己寧靜的心和即將到來的婚禮都陷入一片混亂…
麗亞是新娘未婚的堂姊,家族長輩泰叔對新娘八歲的小妹的過分關注,迫使麗亞揭發泰叔在她小的時候猥褻過她的醜事。這使得新娘的父親拉力陷入兩難:應該為了婚禮的順利進行而對麗亞的揭發不聞不問?還是不顧可能破壞家族的和諧請泰叔離開?
新娘的堂妹阿雅莎是新德里的辣妹,她在婚禮中遇到了在雪梨唸書的胡立。他們兩人之間的調情因為另一位對阿雅莎也有好感的男子的介入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杜比是一個奮發向上的宴會活動規劃人員,因為不小心看到新娘家中的女傭愛莉絲偷偷試穿新娘的珠寶首飾,而無可藥救地愛上了她…
新娘的父母想著他們女兒嫁人之後他們未來生活的改變。他們的婚姻本身就是在相互容忍及接納的情況下度過許多難關,才成為成熟的愛。
★資料來源:開眼電影
#威尼斯影展

臺灣百年人物誌(台灣百年人物誌)13: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


★版別:家用版
★級別:普遍級
★片長:約30分鐘
★製作:公共電視
★叢書名:臺灣百年人物誌
★索書號:DVD 781.05 8041 v.13
★內容介紹: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的賴和,由於他高明的醫術與慈悲的襟懷,在家鄉被尊稱為「彰化媽祖」,然而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卻在於文學。
賴和被稱為「台灣新文學之父」,他的創作生涯大致上與台灣新文學運動的發展相始終。
然而在賴和介入新文學運動之前,他就已經開始參與台灣自二○年代開展,以「台灣文化協會」主體的政治和文化活動,而他的創作生涯大致上也與隨著文化運動而開展的台灣新文學運動相始終。因此他的作品經常為底層的勞苦大眾發聲、吶喊,並對殖民統治和帝國資本主義的壓制、剝削提出強烈的抗議,充滿著濃厚的反抗精神。成長於日本殖民政府時代的賴和,自幼接受漢文教育,養成了深厚的漢學根柢。
知名作家楊逵的筆名就是賴和為他取的,而楊逵的名作《送報伕》發表在賴和主持的《台灣民報》文藝欄內,則是他生平最感快慰之事。一九四一年十二月,賴和由於被日本當局懷疑和當時籌備中的中國國民黨台灣省黨部有所牽連,被捕入獄。在獄中,他仍寫作不輟,留下了三十九篇《獄中日記》。
出獄後才一年餘,賴和就因病與世長辭。戰後,賴和被奉祀忠烈祠,在一九五八年卻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下令除名,而成為文學史上的禁忌人物,一直到七○年代末、八○年代初才又重見天日,並且獲得公正的評價。

臺灣百年人物誌(台灣百年人物誌)1:高山船長-高一生


★版別:家用版
★級別:普遍級
★片長:約30分鐘
★製作:公共電視
★叢書名:臺灣百年人物誌
★索書號:DVD 781.05 8041 v.1
★內容介紹:1908年出生於阿里山鄉樂野村的高一生,在青少年時期即因品學兼優進入台南師範學校,這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捩點。他與來自雲嘉地區的優秀青年一起研讀當時代知識份子最熱切的各種理論書籍,一起沈迷在音樂和文學的領域。
他把自己定位在照顧族人的奉獻者的角色,春子則是他最好的助手和討論的對象。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人在台灣島大量徵兵,當日本人到阿里山區徵「高砂族義勇兵」軍伕時,高一生深知戰爭會嚴重折損鄒族人口和阻礙鄒族區域的現代化,便極力反對而引起駐在所主管的斥責。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他應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之邀,調動鄉民下維持治安,並支援水上機場的戰役,而種下1954年遭到整肅的禍根。當時,被通緝的共產黨員蔡孝乾和他先吸收的黨員和知青逃亡的最後一站多在鄒族的山區,高一生和鄒族人人道的供給食糧和掩護,這也成為日後保安司令下達死亡令的理由。
1952年9月,高一生與警備官湯守仁、樂野村村長武義德等人同時遭到誘捕,並被判處死刑。高一生在囚禁期間,難以言喻心中的無奈,唯一能跨過悲情,向時代證明生命的韌性,只賸高一生創作的《春之佐保姬》等詞曲傳唱人間。
1954年4月17日,他的妻子春子女士與其它同案受難家屬被帶至台北,認出自池中撈出的高氏屍體,火化後攜回達邦村家園中下葬。

臺灣百年人物誌(台灣百年人物誌)9:人間大愛-施乾


★版別:家用版
★級別:普遍級
★片長:約30分鐘
★製作:公共電視
★叢書名:臺灣百年人物誌
★索書號:DVD 781.05 8041 v.9
★內容介紹:出生於淡水的施乾,在年方二十出頭的青年期就被延聘至台灣總督府工商課擔任技師,可以說是台籍人士中的菁英份子。日後施乾銜命調查艋舺地區乞丐的生活狀況,對行乞者有了深入的了解,並與他們建立起友誼之後,便決心全力投入乞丐救濟事業。
他變賣家產,並得到父親與親族的支持,於1922年在艋舺建立了「愛愛寮」,作為收容、救濟乞丐的場所。他也教導他們實用的工作技能,培養他們自給自足的能力,令他們在重回社會之後有自立謀生的可能。而「愛愛寮」所收容者,除了乞丐之外,也還包括精神病患、痲瘋病患和鴉片癮者。在實際的救濟事業之外,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施乾也憑著他對乞丐的深刻認識,和救濟乞丐的實務經驗,著書立說,寫成了《乞丐撲滅論》和《乞丐的社會生活》兩本書,希望藉由文字的傳播,讓更多人認識乞丐的問題,從而凝聚更豐厚的社會力量來協助他們。而提到施乾,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日籍夫人施照子。出身京都富商家庭的清水照子,對施乾的作為非常佩服,一九三四年,他不顧家人的反對,下嫁施乾並且遠赴台灣,以名門閨秀之身扮演起艋舺居民口中「乞食母」的角色。
一九四四年,施乾由於積勞成疾,以四十五歲的英年驟逝,清水照子一肩扛起愛愛寮的重擔,並且在戰後堅持留在台灣,直到2001年去世。近一甲子來,愛愛寮幾經轉型,成為專門收容孤苦無依老人的「愛愛院」,但施乾當年的理想卻未曾遠去。

臺灣百年人物誌(台灣百年人物誌)12:帝國的足跡-伊能嘉矩


★版別:家用版
★級別:普遍級
★片長:約30分鐘
★製作:公共電視
★叢書名:臺灣百年人物誌
★索書號:DVD 781.05 8041 v.12
★內容介紹:在台灣長達五十年的日本殖民統治時代中,曾有多位日籍人類學家如鳥居龍藏、森丑之助,以及伊能嘉矩等,在台灣進行長期的人類學研究,這其中研究成果最為豐富,影響也最深遠的,首推伊能嘉矩。
1895年11月,伊能嘉矩在來台後不久,就與同僚成立「台灣人類學會」,投入高山族與平埔族的研究工作。1897年5月底,伊能嘉矩展開了一場時間長達半年,路程近兩千公里的大考察,在這一趟考察完成之後,伊能嘉矩寫成了厚達三百頁《台灣番人事情復命書》,成為台灣最重要的人類學,民族學誌之一。在這份報告中,伊能嘉矩將台灣原住民分為八族,並將其中之一的平埔族細分為十個族群,成為往後台灣原住民研究,分類的重要依據。
伊能嘉矩於十九世紀末在台灣全島進行探查之際,台灣原住民聚集的地域仍充滿自然及人為的險阻,但他對於人類學研究卻仍懷抱著高度的熱情與使命感。在伊能嘉矩著作的字裡行間,隨處可以照見當年探查的艱辛,以及他強大的決心與意志力。
伊能嘉矩居留在台灣的時間長達十年,返回日本後,他仍持續進行台灣研究,並且完成了包括重要的《台灣文化志》在內的數本著作。1925年,伊能嘉矩因在台探查期間數度感染的瘧疾復發而辭世,但是他對台灣人類學及文化研究的影響,卻隨著他質量俱佳的著作以及大量的原住民收藏品而持續至今。

臺灣百年人物誌(台灣百年人物誌)4:尋找孤兒的原鄉-吳濁流


★版別:家用版
★級別:普遍級
★片長:約30分鐘
★製作:公共電視
★叢書名:臺灣百年人物誌
★索書號:DVD 781.05 8041 v.4
★內容介紹:一九四○年代前期,二次世界大戰戰火方熾,日本人對台灣的高壓統治也逐步升高,在那一段危疑深重的時日裡,不少台灣作家都暫時歇筆,但是吳濁流卻在此時完成了他最重要的長篇小說作品《亞細亞的孤兒》,透過一個殖民統治下台灣知識分子的典型-胡太明,深刻描繪台灣人身分認同的矛盾混亂,並且對日本殖民統治提出控訴,寫作背景上橫跨了整個日治時代。
有評論者認為這部小說是台灣文學中塑造「孤兒意識」原型的文學作品,另一方面也啟發了後來的台灣作家持續創作所謂的「大河小說」,如鍾肇政的《濁流三部曲》,李喬的《寒夜三部曲》等。
吳濁流在六○年代和七○年代持續創作有自傳色彩的《無花果》、《台灣連翹》,兩者都延續了《亞細亞的孤兒》中的孤兒意識、原鄉失落,也都首度在台灣文學作品中觸及了當時仍是禁忌的二二八事件。這兩部作品在台灣雖然都曾經遭到查禁,但卻在官方說法的歷史解釋之外提供了另一種歷史視野。
一九六四年,吳濁流獨資創辦了《台灣文藝》雜誌,一個人身兼編、寫、邀稿、募款、跑印刷廠兼發行,希望他對台灣文學的使命感,能引起文化界有心人的共鳴。
《台灣文藝》雖然貌不驚人,始終保持素樸的面目,但卻吸納了許多有心於本土文學的文字工作者,為台灣文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重要作家,因而與吳濁流在日後設立的「吳濁流文學獎」一樣,成為台灣文學的重要精神象徵。